01、 吃一堑,长一智。《春秋》
02、 未知生,焉知死?《论语》
03、 允恭克让,光被四表。《尚书》
04、 罔游于逸,罔淫于乐。《尚书》
05、 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《尚书》
06、 蓄疑败谋,怠忽荒政。《尚书》
07、 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《左传》
08、 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。《论语》
09、 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《礼记》
10、 家必自毁,而后人毁之。《孟子》
11、 人若无志,与禽兽同类。《孟子》
12、 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《论语》
13、 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。《礼记》
14、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。《中庸》
15、 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!《左传》
16、 君子以言有物,而行有恒。《周易》
17、 君子上交不诌,下交不渎。《周易》
18、 有其言,无其行,君子耻之。《礼记》
19、 人而不学,其犹正墙面而立。《尚书》
20、 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《左传》
21、 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《论语》
22、 中庸其至矣乎!民鲜能久矣。《中庸》
儒家经典名言(二)
23、 关雎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《论语》
24、 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《论语》
25、 恶言不出于口,忿言不反于身。《礼记》文字集整理 wENzIJI.coM
26、 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。《论语》
27、 君子不自大其事,不自尚其功。《礼记》
28、 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《论语》
29、 古者言之不出,耻恭之不逮也。《论语》
30、 大德不官,大道不器,大信不约。《礼记》
31、 凤皇于飞,翙翙其羽,亦傅于天。《诗经》
32、 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《论语》
33、 诚者,天之道;思诚者,人之道也。《孟子》
34、 事君数,斯辱矣。朋友数,斯疏矣。《论语》
35、 射不主皮,为力不同科,古之道也。《论语》
36、 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鲜久矣。《论语》
37、 八佾舞于庭,士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!《论语》
38、 人之有能有为,使羞其行,而邦其昌。《尚书》
39、 已矣乎!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。《论语》
40、 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!《论语》
41、 人而不仁,如礼何!人而不仁,如乐何!《论语》
42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《论语》
儒家经典名言(三)
43、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,小人务知小者近者。《左传》
44、 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,不爱人者及其胥余。《尚书》
45、 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《论语》
46、 幸有三,大孝尊亲,其次弗辱,其下能养。《礼记》
47、 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《论语》
48、 絺兮绤兮,凄其以风。我思古人,实获我心。《诗经》
49、 礼者,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,以为民坊者也。《礼记》
50、 祸福无门,唯人所召。临祸忘忧,忧必及之。《左传》
51、 普天之下、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、莫非王臣。《诗经》
52、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《诗经》
53、 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《诗经》
54、 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《尚书》
55、 终身所约,永结为好。琴瑟再御,岁月静好。《诗经》
56、 圣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,得见君子者斯可矣。《论语》
57、 君子博学与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《论语》
58、 鸣鹤在阴,其子和之,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!《周易》
59、 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《论语》
60、 临之以庄则敬,孝慈则忠,举善而教不能则劝。《论语》
61、 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《论语》
62、 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《论语》
儒家经典名言(四)
63、 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《论语》
64、 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《论语》
65、 惟德动天,无远弗届。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《尚书》
66、 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;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《周易》
67、 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,螓首蛾眉。《诗经》
68、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,言欲致吾之知,在其物而穷其理也。《大学》
69、 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《论语》
70、 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。兼弱攻昧,武之善经也。《左传》
71、 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,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《论语》
72、 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《论语》
73、 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抚我,畜我,长我,育我,顾我,复我。《诗经》
74、 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倪,小车无杌,其何以行之哉!《论语》
75、 父在,观其志。父没,观其行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《论语》
76、 生,我所欲也;义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《孟子》
77、 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主忠信,无友不如己者,过则勿惮改。《论语》
78、 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。恭近于礼,远耻辱也。因不失其亲,亦可宗也。《论语》
79、 导之以政,齐之以德,民免而无耻。导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《论语》
80、 宁武子,邦有道,则知,邦无道,则愚。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《论语》
81、 有君子之道四焉。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《论语》
82、 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;弛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,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《礼记》
83、 善学者,师逸而功倍,又从而庸之;不善学者,师勤而功半,又从而怨之。《礼记》
84、 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。可谓好学也已。《论语》
85、 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;小人之泽,五世而斩。予未得为孔子徒也,予私淑诸人也。《孟子》
86、 古之人,得志,泽加于民,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《孟子》
87、 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拊我蓄我,长我育我,顾我复我,出入腹我。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。《诗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