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、 事以急败,思因缓得。
02、 另起炉灶,重开世界。
03、 一身精神,具乎两目。
04、 百种弊病,皆从懒生。
05、 戒傲戒惰,保家之道也。
06、 隘路打胜仗,全在头敌。
07、 脚踏实地,不敢一毫欺人。
08、 人必诚,然后业可大可久。
09、 人要为善,先要明善始得。
10、 终身让人道,从不失寸步。
11、 古者英雄立事,必有基业。
12、 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。
13、 若日日誉人,人必不重我言矣。
14、 静坐自我妄为,读书即是立德。
15、 艰苦则筋骨渐强,娇养则精力愈弱
16、 寡言养气,寡视养神,寡欲养精。
17、 天道忌巧,谦退不争,不伎不求。
18、 聪明外露者德薄,词华太盛者福浅。
19、 倚天照海花无数,流水高山心自知。
20、 守笃实,戒机巧,守强毅,戒刚愎。
21、 尖酸语称快一时,当之者终身怨恨。
22、 银钱则量力资助,办事则竭力经营。
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说说文案大全(二)
23、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,狐疑者不可与共事( weNZiji.CoM )
24、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,事亲以得欢心为本。
25、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,此小人也,急宜远之。
26、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,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。
27、 因循二事,误尽一生。鼓舞精神,方破此弊。
28、 人之所学,不可为人所容,为人所容则下矣。
29、 事涉刻薄者,即所持甚正,亦不可自我开端。
30、 食能止饥,饮能止渴,畏能止祸,足能止贪。
31、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,而可大可久者也。
32、 只是一个见小,便使百事不成,亦致百行尽堕。
33、 责己厚而责人薄耳困心横虑,正是磨练英雄之时。
34、 受挫受辱之时,务须咬牙励志,蓄其气而长其智。
35、 居有恶邻,坐有损友,借以检点自慎,亦是进德之资。
36、 凡人做一事,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,不可见异思迁。
37、 以举世皆可信者,终君子也。以举世皆可疑者,终小人也。
38、 誉望一损,远近滋疑精神愈用而愈出,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。
39、 凡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;凡成大事,人谋居半,天意居半。
40、 凡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;凡成大事,人谋居半,天意居半。
41、 薄福者必刻薄,刻薄则福益薄矣。厚福者必宽厚,宽厚则福亦厚矣。
42、 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,不要富贵相,常自激昂,便不得到坠堕。
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说说文案大全(三)
43、 久视则熟字不识,注视则静物若动,乃知蓄疑者乱真,过思者迷正应。
44、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,必有忽然之祸。贯贫之人不安其贫,必有意外之忧。
45、 治军之道,总以能战为第一义,能爱民为第二义,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。
46、 人之制性,当如堤防之治水。常恐其漏坏之易。若不顾其泛滥,一倾而不可复也。
47、 将古人心信今人,真是信不过。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,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。
48、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,他日得志必不骄。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,一旦退休必不怨。
49、 衣冠之族,以清白遗世为本,务要恬穆省事,凡贪戾刻薄之夫,皆不宜与之相接。
50、 办大事者,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,满意之选不可得,姑节取其次,以待徐徐教育可也。
51、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,今之人饰己以要誉。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,今人见小利而易守。
52、 解仇怒箴:法生便扫,莫论是否。百年偶聚,何苦烦恼。太虚之内,无物不有,万事从宽,其福自厚。
53、 见人耳语,不可窃听。恐所言之事,其人避我。又恐正值议我短长,闻之未免动意,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。
54、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,忍欲则不屈于物,忍剧则不扰于事,忍挠则不折于势,忍穷则不苟于进,故曰,必有忍乃有济。
55、 凡与人晋接周旋,若无真意,则不足以感人;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,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,《礼》所称无文不行。
56、 闻善言则拜,告有过则喜,有圣贤之气象。坐密室如通衢,驭寸心如六马,可以免过。心不清则无以见道,志不确则无以立功。
57、 以忠沽名者讦,以信沽名者诈,以廉沽名者贪,以洁沽名者污。忠信廉洁,立身之本,非钓名之具也。有一于此,乡原之徒,又何足取哉?
58、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;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;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;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;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;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。
59、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,我虽不与谋,若从旁附和一句,便自有罪。故处此有三道,以至诚感悟之,上也。去其太甚,次也。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,又其次也。
60、 居心平,然后可历世路之险。盘根错节,可以验我之才;波流风靡,可以验我之操;艰难险阻,可以验我之思;震撼折衡,可以验我之力;含垢忍辱,可以验我之操。
61、 事到手且莫急,便要缓缓想。想得时切莫缓,便要急急行。处天下事,只消得安详二字,兵贵神速,也须从此二字做出。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,从容详审,养奋发于定之中耳。
62、 吾不如者,吾不与处,累我者也。与我齐者,吾不与处,无益我者也。惟贤者,必与贤于己者处,贤者之可得与处也,礼之。主贤世治,则贤者在上。主不肖世乱,则贤者在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