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、 游牧民族对炎黄的认同
02、 [4] 曹操集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59.
03、 [2] 诸葛亮集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60.
04、 [12] 魏征.隋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00.
05、 [10] 魏收.魏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00.
06、 [5] 房玄龄.晋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4.
07、 [3] 陈寿.三国志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2.
08、 [6] 萧子显.南齐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2.
09、 [31] 范晔.后汉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65.
10、 [21] 陶弘景.真诰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1.
11、 [11] 令狐德棻.周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00.
12、 [29] 王文锦.礼记译解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01.
13、 [28] 周振甫.周易译注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91.
14、 [7] 胡之骥.江文通集汇注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4.
15、 [23] 杨伯峻.列子集释:前言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9.
16、 [22] 陶弘景.真灵位业图校理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3.
17、 [30] 郭茂倩.乐府诗集:第3册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9.
18、 [8] 徐育民.炎黄汇典:诗歌卷[M].长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2.
19、 [20] 梁启超.饮冰室合集:文集之六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9.
20、 [14] 赵超.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[M].天津:天津古籍出版社,1992.
21、 [19] 刘卫鹏.咸阳西魏谢婆仁墓清理简报[J].考古与文物,2003:1.
22、 [34] 高平市炎帝文化研究会编.炎帝古庙[M].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11.
23、 [15] 罗新,叶炜.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05.
24、 [33] 道宣.集古今佛道论衡校注[M].刘林魁校注.北京:中华书局,2018.
25、 [27] 葛洪.抱朴子内篇全译[M].顾久,译注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5.
26、 [26] 任继愈.中国道教史(增订本):上卷[M].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1.
27、 [32] 高罗佩.中国古代房内考: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[M].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7.
28、 [1] 费孝通.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(修订本)[M].北京: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,1999.
29、 [25] 干宝.搜神记全译(修订版)[M].黄涤明,译注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,2008.
30、 [16] 尹申平,邢福来,李明.西安发现的北周安伽墓[J].文物,2001(1):4-26.
31、 [18] 姜林海,张九文.南京象山11号墓清理简报[J].文物,2002(7)34-40+1.
32、 [9] 李凭.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[J].中国社会科学,2012(3):149-181+208.
33、 [17] 秦明智,任步云.甘肃张家川发现(大赵神平二年)墓[J].文物,1975(3):85-88.
34、 [13] 苏玉琼,蒋英炬.临淄北朝崔氏墓[J].考古学报,1984(2):221-244+282-289.